(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縱觀山川形勝。弱冠舉鄉試,學大進。顧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進士,尋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劉瑾②速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量移廬陵知縣。入覲,遷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書王瓊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當是時,南中盜賊蜂起。守仁至,親率銳卒屯上杭。佯退師,出不意搗之,連破四十余寨,俘斬七千有奇。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明年七月進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斬六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與伍文定征調兵食,治器械舟楫,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寧王襲下九江、南康,薄安慶。或請救安慶,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眾曰善。宸濠果自安慶還兵。乙卯遇于黃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執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
時已丁父憂,屢疏辭爵,乞錄諸臣功,威報寢。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由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資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旨。游九華歸,筑室陽明洞中,數年無所得。謫龍場,窮荒無書,日繹舊聞。忽悟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學者翕然從之,世遂有“陽明學”云。
節選自《明史·王守仁傳》)
【注】①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②劉瑾:明朝武宗時權宦,專擅朝政,后被判以凌遲。
10.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明年七月進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B.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明年七月進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C.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Z得便宜從事/明年七月進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D.疏言權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明年七月進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斌每三年舉行一次,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鄉試考中了后就稱為解元。
B.刑部是明清時期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一。
C.乙卯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來紀年月日,此處為紀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丁父優指古代官員之父死去,官員須停職家居守制二十七個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守仁剛直不阿,不懼權貴。劉瑾逮捕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懼劉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劉瑾,被當廷杖打,又被貶龍場。
B.王守仁智勇雙全.身先士卒。南州盜賊蜂擁而起,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駐扎在上杭,佯裝撤兵,出其不意,直搗敵巢,大獲全勝。
C.王守仁通曉軍事,指揮若定。朱哀海叛亂,形勢危急,王守仁調兵遣將,燒毀叛軍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擱淺,官軍就在此船上活捉了寧王。
D.王守仁聰明好學,勤于思考。他十七歲就與人談論朱熹格物致知之學的大意,后在龍場悟到格物致知之學當從“心”一世間于是有陽明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治器械舟楫,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
題目詳細信息
《王守仁,字伯安》閱讀答案及翻譯
- 題目編號:26376
- 是否推薦:是
- 難度平均:2
- 質量平均:2
- 收藏次數:2
- 瀏覽次數:3631
- 使用次數:1
- 創建時間:2017-12-01
- 上傳用戶:gzywtk
- 上傳時間:2018-01-28
- 考點詳細:文言文-文言文綜合
- 選文題目:王守仁,字伯安 作者出處: 體裁:傳記 文言考點:翻譯-斷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識 所考實詞: 所考虛詞:
試題內容:
試題答案: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19分)
10.C(3 分)
11.A(3分。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12.C(3分。“官軍就在此船上活捉了寧王”不對。原文意思是朱宸濠的船擱淺了,倉促地換了條船逃跑,王冕率領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13.(10 分) (1)(守仁)準備作戰器械和舟船,傳布討賊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狀,讓太守縣令各自率領官吏士兵救援皇帝。(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還鄉,舉薦鄖陽巡撫林富取代自己,不等皇命下達,終究(離任)返家。(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共5 分)



- 評價此題:難度得分
- ☆
- ☆
- ☆
- ☆
- ☆
- 質量得分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