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課堂教學實錄
師:荷花淀是我國華北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煙水渺渺,蓮葉接天(展示幻燈片1——兩幅荷花淀的圖片)《荷花淀》是孫犁的一篇小說,小說描述了生長在這片水淀上的女人們成長為革命戰士的歷程大家讀過之后有沒有感覺它跟我們以往接觸過的戰爭作品有什么不同?這篇小說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幻燈片2——初步感知:小說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以往的戰爭小說都是極力表現戰爭的殘酷,而這篇小說讀完之后,讓人感覺輕松,甚至有點淡淡的喜悅總的來說,孫犁的這篇小說讓我感覺很美
師:大家感覺到小說的美了嗎?
生(齊答):感覺到了
師:小說的美感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品味小說的語言,來感受孫犁小說獨特的風格(幻燈片3——學習目標:品味語言,感受風格)
讀完本文之后,你感覺小說中哪幅畫面最能給你美的感受?哪位同學能把你認為最美語段讀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幻燈片4——觸摸語言:讀出你覺得最美的段落)
生:我最喜歡小說的第三自然段(生讀)
師:讀得非常流暢,而且也很有感情看來你是真的很喜歡這一段,課下一定是反復體味過的那么你感覺這一段描寫美在什么地方呢?
生:我覺得這一段描繪了一幅很安靜、很朦朧的畫面月下的荷花淀,是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上籠起一層薄薄的霧,給人一種朦朧、縹緲的感覺
師:大家的感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生(齊答):是
師:的確月下的荷花淀就像是世外桃源、域外仙境,讓我們想起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也讓我們想到朱自清筆下的荷塘“像籠著輕紗的夢”這是一片純潔、柔美的世界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呢?
生:可以讀得慢一點,語音輕柔一點
師:自己讀讀體會一下
生讀
師:大家還覺得哪一段寫得美呢?我們再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一段吧!
生:那幾個青年婦女去探望丈夫,遭遇到敵人之前的一段描寫(讀)
師:這一段為什么那么吸引你呢?
生:我覺得這一段描寫了一幅非常輕松、非常愜意的畫面
師:這種輕松和愜意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生:比如說她們順手采了一個菱角,又順手丟在水面上,那個菱角便又安安穩穩生長在水面上了兩處“順手”就讓人感覺很輕松
師:體會得非常好這一段中還寫到了她們劃水的聲音:“嘩,嘩,嘩……”怎么讀才能體現出那種輕松呢?
生:讀得慢一點,聲音拉長一些
師:那你再把這一段讀一下好嗎?
生讀
師:讀得很好還有哪位同學有感覺不錯的段落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生:我喜歡敵人追女人們的時候,有關荷花淀的一段描寫(讀“他們奔著那部只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了……”)
師:這一段又好在什么地方呢?
生:我覺得他的比喻用得特別好他把荷葉比作銅墻鐵壁,寫出了荷葉的密和多,把粉色的荷花箭比喻成監視白洋淀的哨兵,這些比喻都跟戰爭聯系了起來,很容易讓人想到當時危急的情況
師:說得非常好那粉色的荷花箭不正像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女人們嗎?讀這一段的時候一定要讀出那種氣勢來,我們在讀到“銅墻鐵壁”、“哨兵”的時候可以加重讀音
師:小說中還有很多優美的段落大家可以在課下仔細體會是啊,月白、風清、花香、荷韻,荷花淀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那生活在這美麗的水鄉上的人又是怎樣的呢?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什么來刻畫人物的?
生:對話!
師:下面我們選取最有情趣的一段對話來深入品味,了解一下生于此,長于此的荷花淀的女人們(幻燈片5——深入品味:讀五位女青年商量探夫的對話,討論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文中的對話很多,我們選取比較有情趣的一段來品味一下水生們走后,有五位女青年聚集在水生家,商量著要去探望丈夫請一位同學讀一下五位青年婦女商量探夫時的對話
生讀
師:讀得很好大家感覺這五個人的性格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么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這五句話分別屬于一個怎樣性格的女性
生討論
師:請一位同學讀出你最有感覺的一句,并分析其性格
生(讀,讀得很有特點,感覺很準確):我感覺這幾個婦女對丈夫都非常體貼第一個婦女聽說丈夫還沒走,就去給他送衣服第二個婦女很民主,她說她有要緊的話要跟丈夫說說水生嫂比較穩重,她想的比其他人要多,顯然是受了水生的影響第三個婦女心直口快,很急迫最后一個說不好
師:這位同學有了自己的體會誰還有別的意見?(學生們在思考,老師提示)這幾個婦女到水生嫂家主要是為了商量什么?
生:探望丈夫
師:她們都想去看丈夫,但是都有點不好意思,于是就——
生:找借口
師:他們找的理由并不相同,從中我們就能體會出她們性格的差異來
生:我覺得第一個婦女很聰明,她先表明立場,說不拖后腿,然后又找了一個很合適的理由——忘了一件衣裳而且他是第一個說話的,可見她聰明伶俐
師:大家同意這種看法嗎?
生:同意!
師:還有沒有要發言的?
生:同樣是找借口,我覺得第二個婦女說得直接了一點,她直接說有要緊話要跟丈夫說,她也挺直爽的
師:說得很好那最后一個婦女呢?她想不想去看丈夫阿?
生:她也很想去可是她又不好意思說去,所以找了個借口說是婆婆非讓她去,自己表現得還挺不愿意的樣子
師:她想去,卻不好意思去,還欲蓋彌彰說:“有什么看頭啊!”看來她是一個怎樣的女性呢?
生:害羞
師:是啊,有點忸怩羞澀誰能來把這一句讀一下,把她那種羞澀讀出來呢?
生(讀,重音放在“有什么看頭”上,讀得很有情趣;學生笑了)
師:大家笑什么呢?
生:太像了!
師:是啊,讀得太傳神了
師:荷花淀的婦女們或嬌羞,或直爽,或穩重,或開朗,孫犁用寥寥幾句話就為我們勾勒出了如此不同的人物形象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個性如此鮮明的女子,作者卻沒有給她們取名字,是疏忽嗎?如果你是孫犁,有讀者向你提出這個問題,你將要如何回答?
生:我想作者要寫的不是一個個體,這些女人們代表的是整個荷花淀的人民,是群像
師: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生點頭)
師:是啊,這些女人們正像荷花淀的荷花一樣,雖形態各異,個性不同,但卻那么可愛美好,在戰爭中他們逐漸成長起來,到冬天的時候,她們已經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了是什么使這些原本柔弱的女子,也積極投身到這場戰爭中來了呢?
生: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些女人們,作者寫她們都參加戰爭是為了說明男人們能做的事女人們一樣能做到
師:“誰說女子不如男!”還有沒有誰要發表意見的?
生:因為她們如果不參加戰爭,那自己的家園就要被敵人侵犯了,就會國破家亡,為了保家衛國,她們要參加戰爭
生:我想作者寫女人們投入到戰爭中是為了表現抗戰的時候人民的一種頑強精神
生:連女人都投入到戰爭中去了,說明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為了保衛國家行動起來了
師:哦,這是一場人民的戰爭大家分析得都非常好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戰爭是殘酷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三幅照片,直面戰爭的本來面目(幻燈片6——三 幅有關戰爭的攝影圖片)這是越戰中,一顆汽油彈從天而降,圖中的小姑娘潘氏金淑不得不脫掉身上燒著的衣服,忍受著疼痛哭喊著朝前跑,而旁邊的美國大兵卻無 動于衷的觀看著阿富汗戰爭期間,一個小男孩光著腳走在大街上,神情是那樣的悲傷,這個滿是戰爭創傷的國家明天將會怎樣?1967年的比弗拉戰爭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和死亡,這個骷髏般的孩子在被榨干的母親的懷中使勁吸著什么,可是她的媽媽卻什么都無法給他
戰爭留給人們的似乎只有無盡的眼淚和悲傷,可孫犁為什么要寫得那么美呢?請大家思考一下,各抒己見(幻燈片7——戰爭是殘酷的,孫犁為什么要寫得那么美?)
生: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作者要表現人民的頑強戰斗的精神,所以寫得很美
生:作者極力寫景物的美、人情的美,就是為了激起人們保家衛國的決心
師:是啊,這么美的家鄉,這么美的人,怎么能讓敵人踐踏呢?
生:我覺得這樣從作者本身來看孫犁的寫作風格就是這樣的這樣寫可以顯得與眾不同
師:這位同學已經感受到了孫犁小說與眾不同的風格了
生:我認為這是作者內心對美的一種追求
師:說得太好了孫犁本身就是一個善良的人,文章的美正是他內心深處對美的渴望,對和平的期盼
誠如大家所說,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真實的畫面,是為了揭露罪惡,讓人們在震撼中驚醒良知,呼喚和平的降臨。而孫犁則在對美的抒寫中,啟發人們對美好對和平的渴求。他們雖然采用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此時,請大家合上課本,感受一下你內心深處最強烈的呼喚是什么?
生:和平!
師:我想如果孫犁先生聽到了大家的呼喚,心里也一定是欣慰的。
這節課我們共同體味了作者如詩般的語言,欣賞了荷花淀如畫的風景,也認識了一群荷花般美好的女子,相信大家一定都感受到了孫犁小說獨特的風格:與其說我們讀的是小說,倒不如說我們是在吟誦一首詩,欣賞一幅畫。所以我們給她的小說一個名字,叫“詩體小說”
讀孫犁的小說也如讀詩歌一樣,需要反復咀嚼才能品味出它的味道。今天我們是管中窺豹,初步認識了孫犁和他的詩體小說,課下大家還可以繼續研讀,更深入的了解孫犁。
文章瀏覽
《荷花淀》課堂教學實錄
來源:網絡 瀏覽:2109 下載:0 上傳:2013-01-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