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優質課與示范課
山東省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強
一、整體把握思路
課程標準指出,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
教師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公開課、示范課與優質課呢?首先就是要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一般來看,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整體感知。從課文內容上領略,分清課文的幾部分。
第二步,深入探究。從重點段落中,抓住重點字詞語句理解,重錘敲擊。
第三步,拓展延伸,對比鑒賞。
如何整體感知?就是在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出巧妙的入題。
在山東省教學能手評選中獲獎的一位年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候,就設計了一個很好的入題:請學生填寫“這是一個 -----------------的愛情故事”的定語,盡量詳細。這個題目一下子就把全文提動起來了。
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史建筑上《再別康橋》一課時,讓全體學生讀了全詩之后,提出疑問,并寫出一兩個問題,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也突出了課文整體感知。學生提出了不少問題,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
學生:為何加“再”字?
學生:“康橋”是什么地方?
學生:徐志摩是怎樣的詩人?
學生:這首詩的背景是怎樣的?
學生:為何離開康橋?
學生:怎樣的心情離別康橋?
學生:康橋的偉大之處是什么?
學生:為何故地重游!
如何深入探究?就是從具體內容入手,從內容、主題、觀點、語言、方法技巧等各個方面設計問題,來把握作家作品的本質。
如何拓展延伸?就是從作品的內容、寫法出發,拓展延伸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能力層次,來全面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巧妙設計入題
導入新課,是有智慧含量的。良好的導入會迅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1、 結合場景直接入題
直接入題,就是結合課文內容本身,輕松入題。
《中學生閱讀》雜志在湖北宜昌舉辦語文課堂研究活動,邀請特級教師翟小寧作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面對令人神往的三峽,面對詩人舒婷寫的妙不可言《神女峰》,面對劉白羽的大氣磅礴《長江三峽》,面對酈道元的言簡而意賅小品《三峽》如何導入呢?翟老師分析了特殊的場景,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人文環境,采用了相對直接的導入形式:
“長江,是孕育大家名流的地方。我們如果溯流而上,就會發現長江邊上一個重要的小鎮——眉山,在距眉山二十多里處,有一個大戶人家出了三位名人,這就是飲譽中外的‘三蘇’。父親蘇洵,兒子蘇軾、蘇轍。蘇軾的名氣最顯赫,一生為文、作詩、吟詞、書法,無所不能。一生的追求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個開頭,親切自然,簡潔明了。既介紹了作者,又介紹了孕育作者的深厚的自然人文環境,十分自然親切,恰如其分。這個開頭是呼吸著長江的煙潤與水澤倍感沁馨之感而得來的。
2.結合作者背景入題
有位教師在上蘇軾的《赤壁賦》時,是引用林語堂在《蘇東坡傳》前言中對蘇軾的評價入題的:
“蘇東坡是一位全才。林語堂在《蘇東坡傳》前言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看了這些文字,學生才真正理解了清代學者沈德潛的話“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
3、結合有關資源間接入題
山東省語文教學能手評選時,我市王淑英抽的課題是《歸去來兮辭》。她是從蘇軾的一則小故事導入的:
蘇東坡是散文家、大學者。一次,他去散步,問周圍的人。你們說說我肚子里有什么?周圍的人說,一肚子學問、智慧、文章。蘇東坡說不對。侍妾朝云說:“先生,是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微笑贊成。而我們今天要學習陶淵明,也是一位不合時宜的人,他也是蘇東坡最推崇的人。
這個開篇不俗,一是把作者巧妙介紹出來,二是把作者的境界也凸現出來,三是把作品的主題背景也展示出來了。
文章瀏覽
如何上好優質課與示范課
來源:網絡 瀏覽:3574 下載:0 上傳:2013-01-23